首页 > 全部文章 > 工作动态

长苞铁杉的抱团精神

周后运

    去年冬初,有雪峰山乡友来粤,席间交谈甚欢。因而很多儿时的风物在脑海中被激活。乡友故作神秘地告诉我:“雪峰山麓的黄桑发现瑰宝,你不妨去看看?”我明白,他说的“瑰宝”便是被称为植物“活化石”的长苞铁杉。

我苦笑着说:“其实我在广东很早就听说过黄桑发现‘瑰宝’的事情,因种种原由未能实地参观。”

也许是缘分,乡友返程不久,我便遇到了回乡考察的机会。想着能马上与牵念已久的长苞铁杉见面,心中难免泛起了阵阵涟渏。

    脑海中总是不断构建着掩映在绿水青山之中长苞铁杉的形象,车行一路,思绪也在征途飞舞。在铁杉的故乡,绥宁县委常委、宣传部长黄俊玲及人大常委会张晓霞副主任等领导亲切地接见了我。

在完成考察任务后,我们又聊起了长苞铁杉的故事,通过这些热情好客的乡友娓娓动听的叙述,我粗略明白了长苞铁杉的不平凡。

原来,长苞铁杉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,属于古老的第三纪孑遗植物, 第四纪冰川期大部分灭绝,是研究江南地域古生物学的活标本。 

我的好奇与疑惑,引起乡友们的关注, 一个冬日的下午, 统战部胡书记等领导不辞辛劳地陪同我去参观黄桑长苞铁杉林。

从县城往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走, 路上景色幽雅, 古木葱茏、飞瀑流泉、奇峰异石,云雾缭绕,美不胜收。

穿行在崎岖的林海间,林茂竹翠,藤萝缠绕, 民风淳朴。阳光弥漫着温暖的气息,亲切的乡情也扑面而来。历史悠久的风雨桥、错落有致的古村落、护林禁山的碑刻……分布在高山下,溪水边。有的石刻已模糊不清,长满了青苔。看着一道道银白色的溪流从高山上飞流而下,泻进碧波荡漾的深潭。潭水清澈见底,波光潋滟,凉气阵阵。

车驶入黄桑赤板村源头山下,透过车玻璃,远远可以望见山腰的南坡上,有一片郁郁葱葱的古树群。翡翠欲滴的林冠,犹如数十把张开的绿色大伞,十分醒目,这就是闻名中外的长苞铁杉林。

爬上源头山南坡, 在保护区海拔1080米的原始次生林中,长苞铁杉林放射着异彩。它占地4.2亩,各种大小树木103株,其中铁杉大树38株,平均树高30米,胸经50厘米,最大一棵高42米,胸经130厘米,株株高大挺拔,树干圆满通直,树冠稠密,枝柯粗壮,向外伸展,好似龙爪虎臂。马尾松、银木荷、园槠等树种零星地分布其间,但长苞铁杉对阳光、水分、养料的拥有显得鹤立鸡群,使伴生树种处于劣势。由于铁杉林冠毗连,遮天蔽日,林地上铺了一层足有6厘米厚、松软得像海绵的枯枝落叶。极目林海浩淼,松涛阵阵,鸟鸣呦呦,置身其中,宛如仙境。

我努力地寻找铁杉穿透时光的秘密,在那遒劲的根系中,我似乎找到了岁月的痕迹。那些根很多都裸露在地表上,循着一条根走去,往往会发现它不是属于某一棵树的。而是属于某两颗甚至更多。原来长苞铁杉不是一棵一棵地生长的,他们是血脉相连的一个整体。无孔不入的杂草根也得不到与土壤接触的机会,铁杉林下几乎没有杂草灌木,显得空旷洁净。

统战部的胡书记给我讲述一个黄桑长苞铁杉的故事, 那是1956年,当地山民制作打糍粑的粑槽,砍了一株铁杉,树蔸留在铁杉林的土中,但这断了树茎的兜却没有腐朽,历经了43年风雨后,树兜依然鲜活如初,用刀斧劈砍,其伤口就像活树一样新鲜,并散发出阵阵松脂的芳香,

铁杉的根相互挤压,虽然有的铁杉被人为砍伐,树茎不在了,但树蔸却仍默默地向其它铁杉传输养分,根根相连, 血脉相通, 众志成城,形成一个庞大的生命连通器。正因为如此,当年那棵树兜, 现仍活在铁杉林中。

这是一个浸润时光,充满智慧的感人故事, 树兜历久弥活的故事揭开了长苞铁杉的神秘面纱。或许正是铁杉这种抱团取暖的互助精神,才使得这些铁杉历经第四纪冰川洗礼,自强不息,仍屹立丛林。

铁杉这种抱团精神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些关于黄桑的人文历史,在这富饶的土地上,杂居着苗、汉、侗、瑶、土家、布衣、壮、回等少数民族,独有的地域文化,造就了这里淳朴慓悍的民风。

黄桑一带的山民秉性刚烈,坚贞不屈;他们热爱生活,喜爱自由。而封建统治者却视他们为蛮夷暴民。明正统元年至天顺四年,李天保等人领导湘、黔、桂边界的苗民武装起义。并且以黄桑上堡为中心首次建立了苗民政权,与明王朝分庭抗礼;乾隆五年,苗民首领粟贤宇的带领下,也高举起义大旗。虽然起义都先后失败,但黄桑人的反抗精神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。

特别是1930年12月21日,红七军在军长张云逸、政委兼前委书记邓小平的带领下,由广西进入黄桑一带, 尽管受了很多挫折,但受到黄桑人的支持和拥护,攻占寨市是红七军打的第一个胜仗,因此极大地鼓舞了士气, 振奋了民心。

面对封建反动势力,黄桑各族同胞团结一致,他们抛头颅,洒热血, 毫不畏惧。

    我离开黄桑长苞铁杉林时,在夕阳余辉下,身着民族服装的村民们正围坐在村口谈天说笑,昔日反抗与镇压的兵刃之地,历经500多年的风霜雪雨,已是一片祥和。

黄桑的长苞铁杉活着如此,死去的也是如此。我敬畏黄桑长苞铁杉的顽强生命力,更敬慕黄桑人抱团取暖,无限奉献的革命精神。他们为世人做出了榜样。正如《亮剑》的主人公李云龙所言“面对强大的敌手,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。即使倒下,也要成为一座山,一道岭”。 

黄桑长苞铁杉不仅亮剑,而且是万众一心的抱团奉献精神之所在。我默默地想,中华民族积千年之精华,博大精深,是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。在五千年的发展中,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,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……正是因为各族同胞血脉相通,和衷共济,才使中华民族历经百劫而不衰,屡历磨难而常新。

 

(作者简介)

周后运﹙又名周厚蕴﹚,湖南省洞口县人。1971年4月生,新闻学、法学双本科学历,自幼酷爱文艺,在新闻、法学行业工作多年。发表作品近400万字,现从事文化传媒业;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,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、惠州市小说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,邵阳(惠州)专家顾问组秘书长。

曾获第九届“广东青年五四奖章”、“第五届全国进城务工青年良师益友”等荣誉称号。经共青团广东省委推荐,成功当选为北京2008奥运火炬手。

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,因致力于系列历史题材创作有新突破, 2011年度被中央新闻单位、全国性学术团体联合授予第十七届“中华优秀文艺工作者”荣誉称号。

 

联系地址: 广东省惠州市演达大道7号五星)国墅园716号

邮编:516007     E-mail:  zhy2550578@126.com

作者:周后运 更新时间:2014-2-19 已阅读:13383次